米乐m6官方网站米乐m6官方网站与封闭的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未来网上学习包括情景学习、移动式学习、协作学习、沉浸学习。新的学习模式有赖于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情景学习中,当教师点击了“汽车发动机”课件之后,学生们的课桌上,纷纷出现了全息影像的汽车发动机模型。学生们跟随老师,进行安装练习。练习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终端上看到了自己本堂课上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果。
目前,移动式学习和协作学习已经实现。你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行进的车上,打开手机与网络连接,就可以移动在线学习。回到家的学生,打开自己的网上学习圈,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学习伙伴同时在线学习。
沉浸式学习需要借助3D、4D技术,带上一个特制的眼镜,点击进入网上学习课程,你就可以沉浸于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你可以与对方对话,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点击查阅即时信息和进行多语言转换。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多网络多平台多终端进行学习成果的积累;还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建立自己的学习“个人账号”进行学分相应的转换和认定,完成一定学分后,系统给予相应评价。比如学习者通过学分积累并达到相应要求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及奖励。
在远程学习状态下,由于师生分离的原因,师生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心理空间和距离,学生找不到在校园、在教室、在实验室与同学在一起“学”的感觉,教师也找不到“教”的感觉。虚拟校园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提供模拟现实的逼真情境,使学习者获得接近于真实环境的体会和感受;类似游戏化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虚拟校园所提供的全新虚拟环境和交互方式,可以模拟教师和学生的多种行为,从而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虚拟校园中,老师和学生的化身可以用文本、音频、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与媒体界面进行交互,使师生不再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和屏幕,有利于构建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
虚拟校园具有很强的仿真功能,可以模拟教学环境和实验实习环境。在各种不同的技能训练环境中,学习者能获得接近于真实环境的体会与感受,可以克服现行远程教学系统缺乏实验的局限。
建设高水平网络课程一直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核心内容。截至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已累计开发网络课程2万余门,自2007年实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程以来,已有209 门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与早期课堂搬家的课程相比,国家精品课程在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特点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是在教学理念上,国家精品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特别体现在课程内容方面,针对学生的起点不同、背景差异性较大特点,国家精品课程注重设计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不同的学习路径;在教学目标上,国家精品课程除了关注认知目标,还特别突出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特别突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精品网络课程融入活动引领、人机交互、协作交流、虚拟体验;国家精品课程还强调讲授式、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反思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强调多角色互助、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与多主体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跟踪式评价等综合评价过程。
试点高校网络课程的探索和创新不仅满足了远程与开放教育的需要,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为城市、农村、行业、社区等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构建我国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有效地解决分布的、异构的、海量的、多模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集成、整合;促进优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M6米乐APP、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基础上,于2008年批准“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五家单位共同实施。通过三年的建设,一个国家级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成,初步具备整合管理海量的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多种方式大规模并发访问资源、快速检索定位资源和为多种应用提供资源服务的能力,具有数字化、分布式、标准化、互操作、可视化、透明访问、多终端接入的特点。
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了跨行业、跨区域、分布式的国家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中心采用包括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等各种技术,实现对分散在各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同步和共享;资源中心采用先进的中文分词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资源的快速检索;运用web2.0和web3.0技术,实现与资源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交流互动。有效突破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集成与共享、知识处理与服务、异构资源库与学习平台接入、运营和质量监管等关键问题;能够支持海量资源整合、管理、存储、传输与使用,支持异构资源转换与移动终端访问,同时为大规模的用户并发访问提供保障。
通过创新共享机制,整合了各类优质资源。截至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已通过目录信息共享、资源实体共享、资源实体及服务共享等多种模式整合来自电大系统、普通高校及网院、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出版机构、港台以及国外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4100门,整合的资源总量超过14TB。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了资源应用范围和途径。基于“一平台N库N网”的原则,在资源中心系统平台上,建设N个专业资源库,架构N个资源应用网站。通过对各个应用网站与系统的部署和推广,推动资源应用。同时针对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服务方案,灵活采取“资源提供”、“系统+资源”、“系统+资源+培训”等多种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其中,为中职教育设计开发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已于2010年12月2日正式开通,获得了广泛好评。该平台目前整合了2000余个课件,日访问量达到20000次以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多媒体课件大赛也正在依托该平台进行。它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由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行了宽进严出的办学机制,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较快、办学规模较大。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网络教育社会声誉,教育部于2004年决定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的部分公共基础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统考),作为教育部对网络教育进行质量监管、促进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资格的条件之一。统考包括《大学英语(A、B、C)》、《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A、B)》、《大学语文(A、B)》四门课程八个科目。
统考工作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探索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考试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考试模式、管理体制和监管措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最早全程信息化统一考试,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最大规模跨省的机网考考试。
统考工作坚持以“高度重视、周密计划、统一协调、保证安全、做好预案”为指导方针,实行层层责任制和领导负责制,统考信息管理系统、机考系统、题库系统和考务系统、监控系统等运行良好,统考基本信息采集、网上报考缴费、预约考试及混编考场、监控保障措施等管理正常;考试实施基本达到了“组织程序规范、管理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标准、措施落实到位、考场秩序良好、进展有序平稳”的预期目标和效果。通过组织实施统考,加强组织教学研讨和交流、各试点高校加强教学和规范管理,使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受到社会关注和认可,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统考取得了基本成功。
网络机考统考自2005年开始至今,在全国各省市(含地级市)700多个考点已经顺利实施16次考试,累计报考7608110人次。
为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通知,加强对网络教育质量进行监管。
为规范现代远程教育的招生流程,创新服务模式,面向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2008年11月,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阳光平台,网址:)建设项目启动。阳光招生平台发布网络招生权威信息,强化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权,预防不法招生行为的发生,提高远程教育声誉。阳光招生平台发布实行对网络教育招生信息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及时了解招生信息,有效监控高校及校外学习中心招生情况,随时监控高校与校外学习中心不规范招生行为,防患于未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网络学历教育从招生到毕业的一条龙式的规范管理,提高远程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就以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网为平台和门户,高度重视管理创新,高度重视高水平、高效率的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实现了一系列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建设、完善了信息化的网络教育质量监管体系,除了上述阳光招生平台信息系统外,还包括年报年检与教学评估信息系统、网络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统考信息系统。
建设“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是社会了解远程与继续教育的门户网站,公示教育部、省及各学校远程与继续教育新闻快递、远程与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网络教育学院信息、全国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信息,远程与继续教育研究,网络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信息。
年报年检与教学评估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历年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工作,全面地了解了现代远程教育各试点学校的办学情况。年报年检工作为网络教育基本情况分析、质量管理分析、教育质量监管项目研究内容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
网络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建设并逐步完善了面向全国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录注册和标准化处理了2万多门网络教育课程,支持了704门网络精品课程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有效推进了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化,构建了学科门类齐全的分布式数字化资源信息库,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全国高校、教育机构、教师提供了资源建设示范,并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数字化资源的检索信息服务,为数字化资源开放计划奠定了基础。
统考信息系统。统考实施以来,在教育部和网考委的领导下,统考组织程序规范、管理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标准、措施落实到位、考场秩序较好、进展有序平稳,并稳步探索和实践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适合于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统考组织管理与技术模式,实现了统考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实践证明M6米乐APP,随着统考的进行,统考要求逐渐提高,合格标准逐年提高,统考成绩逐年上升,网络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也获得了明显提升。
通过以上方式既达到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远程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注重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教育、科研、人才等优势,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有线电视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与智力支持;为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咨询与服务。
● “乐农家”数字资源包,把农民喜闻乐见的八大类2600个视频节目集成在1000G的点播器里,接上普通电视就可点播自己需要的节目。
该项目不仅得到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的资助,还被北京市政府列为2009年 “三下乡”计划力推的27项活动之一。
●与北京歌华有线共同建设的北京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播存结构”信息技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为北京市农村信息化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办法。
试点以来,发展通讯员100余名,收到稿件千余封。发展用户1000余名,涵盖建筑、保安、服务等多个行业。
●2007年与北京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北京市农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4年时间在北京市已完成了2000余名村长、致富带头人等的学历提升工作。
今天,当有人在网上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指的并不是民族,而是“张三族”、“月光族”、“啃老族”……这样的新新族群。依托互联网的普及,众多网“族”的出现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影响着人们的网下生活。近年来,一个叫“淘课族”的新“网”族正在被大家接受。“淘课族”最初是热衷于国外开放课程网友们的昵称。时下,这些“淘课族”像追美剧、捧韩剧一般下载观摩其感兴趣的课程,虽然既没有文凭也拿不到证书,但出于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他们单纯地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国外的公开课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视野,但在把知识应用到工作里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外国的方法与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时候,很多网友就想到中国的“网络公开课”学习学习。于是,数字化学习港就成了大家的选择。
为了探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模式,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实践与研究。近5年来,中央电大与浙江大学等合作高校和天津、北京、广州、宁波、陕西、安徽等各级政府公共实施“数字化学习港”的示范实践与推广应用,在全民终身学习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全国建立了面向农村、社区、企业、军营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学习港107个,累计受益学院超过50万人。尤其在广州、宁波、西安、天津、长春等地,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地政府推进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据了解,不仅在奥鹏数字化学习港,经过网络教育十二年的发展,在其平台上已汇聚了数十万的网络“淘课族”。
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已经渗透进我国市、县、镇、村四级行政体系中的每个家庭,其具有极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正因为如此,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服务已成为网络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全国一线城市,人们每天上网看新闻,买东西,搜索知识,学两节感兴趣的网络公开课,已经成为大多数白领每天必做的“工余生活”。
据了解,为了探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模式,我国早在2001年年末就开始了远程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尝试工程,2001年首个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落户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十年来,它已为40多所重点高校的270多个专业开展专项网络教育服务,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响当当的百年老校,该中心还在全国各地设立学习中心1400多家,极大的方便了学员的异地学习和远程学习的需要。目前在读学员近70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搭建的7×24小时全天候远程接待平台,更为学员提供了从普通学业顾问,到学务人员,院校专家等三线学习支持服务坐席。支持服务内容不仅涉及学科知识的答疑解惑等学术性支持,还根据远程学习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非学术性的支持服务。其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覆盖学员涉及拉萨、黑龙江漠河和双鸭山、海南海口、新疆喀什等我国各省市的学习者。
经过六年的建设,上海市民拥有了一个由名师、名课和优质资源组成的网上学习超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主办、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承建的上海教育资源库()整合了上海电视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化教育馆以及社会各类优质资源,是一座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知识宝库,内容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八大类数字化学习资源。打开资源库大门,教师不仅能下载成熟课件,也可选择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类素材自创课件,或者从他人的教学案例中获取灵感,在学习圈中和同行进行切磋。学生则能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教材,或者在与课堂教育相关的电脑小游戏和电影片段中实现“玩中学”。资源库中目前已经集合了超过12T容量,70多万的学习资源,“世纪讲坛”、“校长论坛”、“一代名师”等栏目则可使更多网友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名师风采,实现自主学习。目前该系统相关网站群服务的学习者已超过196万,直接访问人次已超过2.46亿。在Baidu和Google两大搜索引擎输入“资源库”得出的搜索结果中,上海教育资源库均排名第一。
在上海教育资源库基础上,还建立了上海终身学习网百万市民学习资源系统(),已整合形成2000多门课程,包括、华东师大、上海电大等高校的部分精品网络课件及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精品资源,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和更新。作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的资源平台,系统可容纳百万用户学习,并开通了互联网、数字电视、IPTV、手机移动终端、卫星接收站点等五大通道,学习者可自行登录网站,完成用户注册,在线免费学习。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的新模式、新技术。上海交通大学认为移动学习已经显露端倪,可能成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进一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 “Anywhere,Anytime,Anybody”的理想目标。
几年来,开发和应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使得高校的网络课程和课件,除了可以通过ADSL、IPTV、卫星等渠道之外,更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播发、点播和下载,实现移动中的有效学习;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移动学习网站”,250余门数字化移动课程、近3000个课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本学期点击量超过15万。为了方便学习者并降低学习成本,使移动学习能够推广并真正让学习者得益。开发的压缩编码技术实现了一小时视频课件容量仅为50M,手机通过3G上网就可以进行有效、流畅的学习,收看课堂直播,一小时的流量费可低至1元左右。
为了教师的授课更加方便、自由,进一步开发和实现了移动授课技术,使得教师运用简单的设备(电脑、摄像头)就可以在他们方便的地点、方便的时候甚至是在移动中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实时授课和实时录制课件。移动学习和移动授课的综合运用支持了“移动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移动、实时、交互、低成本等关键因素,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教师随时随地教”。
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模式不但已经在东部地区的网络教育实践中有效实施,而且更可以适应地广人稀、人员流动性大的西部边远地区的特殊要求。与大学、宁夏大学、中国电信等密切合作,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如的拉萨、林芝、阿里,宁夏的银川、固原)依托移动学习技术开展多类型、多渠道的少数民族教育,探索和实践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少数民族教育新模式,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贡献。
2007年,弘成教育集团率先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教育服务提供者,业务涵盖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国际教育、教师培训等职业培训服务等,通过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将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完善的技术体系融入101网校的发展中。
101网校汇集北京101中学及全国各地名校的400多位特高级一线名师,致力于为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名师课程,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万的受益学生和家庭。多年来,101网校共培养200余位省市高考状元,帮助无数学子考入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
101网校新一代产品,符合了互动学习的全新模式。 “数学周周练”,也被称作电子练习册,每周20道精选练习题,均配以全国优秀一线骨干教师的视频讲解或文字解析,学生对没有掌握的习题可以反复多次推敲,互动性极强。同时,引入了游戏竞争机制,学生可以边学习边PK,通过培养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知识点点通”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性选择梳理知识点,是一种个性化的自助学习模式。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怎么办?可以选择上“答疑网”。任何问题,在十分钟内获得名师的指点。互动学习让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升高,学习效率成倍增长。
北京大学“引领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网络为传输媒介、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教师引领和教学活动为主线,以人际交流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与学的真实发生。
“引领式”教学模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调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带领作用,强调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与协作的机会,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互,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的能力,其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习者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如何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为了保证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互,教师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同步教学的优势,又利用了异步教学的长处。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从而保证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北京大学采用“引领式”教学模式开展了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2007年至2010年,先后在广东、辽宁、新疆、内蒙、四川、广西、陕西等地,面对中小学教师开展了较大规模远程培训工作。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达40万人。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承担山西、河南、贵州、广西、黑龙江、新疆等十个省市自治区 “国培计划---2010年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达9万人。这种“引领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得到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