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在线入口1937年,在近百年的历史积淀中,学校逐步形成集团化办学的新格局,佳木斯市第二小学、江南小学先后纳入一小教育集团品牌体系,统称为红旗教育集团。目前,红旗教育集团是以佳木斯市第一小学(行知校区)为龙头校,佳木斯市第二小学(致知校区)、江南小学(良知校区)为成员校组建的紧密型教育集团,现有教职工172名,教学班73个,学生3215名。聚焦扩优提质和优质均衡发展,集团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采取“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在人事、经费、设备、招生、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集团内各成员校工作统一推进,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实施,教师发展研修统一联动,学生培养目标统一落实,教育教学资源统一共享,促进集团各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管理经验等资源共享,提高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五位一体”抓共管。在人事管理上,集团内教师交流轮岗、业务培训、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统一标准;在经费使用上,大型维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大宗物品购置通过集团校务会统一研究上报;在设备管理上,集团统一合理调配实验器材、体育器材、音乐器材、学生桌椅等物资;在招生管理上,科学调整学区范围,在保障就近入学前提下,推动集团各校区生源均衡,新招录学生学籍由集团统一进行管理;在制度建设上,设立集团统一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集团办公会议。
融合师资抓共享。强教先强师,集团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一是实行校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双向交流机制,共享学校管理经验。集团龙头学校一把手作为集团总校长,对紧密型成员校负全责,对分散型成员校具有人事调派管理权,其他事务由分散型成员校负责人负责。二是3个校区的师资队伍编制相对独立,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为城区学校,江南小学为乡村学校,为破除师资壁垒,集团制定了教师跨校区交流轮岗制度。变“学校人”为“集团人”,在不打破编制体制的前提下,打通师资交流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集约化”作用,增进了校际互动,优化了师资配置,补齐了发展短板。乡村教师来城区跟岗学习、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以及学科跨校区走教成为集团办学的新样态。三是集团将3个校区的师资队伍全部纳入“红旗名师”成长工程,对每学年开展的寒暑假集中培训、信息化全员达标、课堂教学全员达标等研训活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针对乡村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骨干教师不足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集团还制定了《红旗教育集团跨校区“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结对发展,数字化赋能,构建了“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师资培养新模式。
科学教育抓共建。集团龙头校第一小学作为教育部首批科学实验校,注重以科学教育做加法,助力“双减”提质增效。一是加强科学教育整体规划。集团秉持“以生为本、立足实践、激发创新、培育特色”的科学教育思路,引领成员校持续扎实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出发,在弘扬科学精神、拓宽活动领域、创新活动方式、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体性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二是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创新实践形式,聘请科学家、农业专家等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活动,助力学校科学社团建设。鼓励假期开展科学教育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到本地科技馆、博物馆、农业种植园、气象站、卫星观测站等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研学实践。与外部资源联动,研发机器人、少儿编程、电脑绘画等课程,引进天宫课堂、科学公开课等科普课程作为补充,开展跨学科学习。三是通过创新科技制作、创意智造、编程设计、科技微视频等比赛,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文化融合,搭建扩优提质发展平台。集团坚持理念为先、文化融合为要,促进总校和成员校文化达成深度认同,形成价值理念上的有效共识,构建起真正的教育共同体。“文化立校,和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是红旗教育集团“和美教育”的灵魂和追求,也得到了各成员校的情感共鸣。集团通过统一选派优秀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工作,将总校文化与和谐的工作文化氛围有效传递到成员校。此外,集团每学期不定期组织成员校干部教师到总校参观学习,共享文化与课程、课堂与讲座等资源。
完善机制,提高扩优提质发展效能。通过制度创新,凝聚人心激发集团内学校发展内驱力。为进一步加强成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集团制定了“红旗教育集团章程”,成立了集团管理委员会、集团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各成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研培训、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凸显集团化办学优势。同时,制定统一的评选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成员校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活教师队伍建设。
跟岗研修,校际交流强队伍建设。集团化办学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总校对成员校“输血”的平衡点在哪儿?换言之,集团化办学会不会导致优质资源的稀释?对此,集团龙头校佳木斯市第一小学校在向外输出优质资源和师资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成员校自身的“造血”机能,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在干部队伍培养方面,集团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提供干部跟岗实习机会,选派总校中层干部到成员校传帮带,以及通过定期组织“校长论坛”“德育论坛”“教学论坛”等方式加强成员校干部队伍建设。在加强成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教育集团教师跟岗研修制度,加强校际交流。
研训一体,资源共享促能力提升。实施优质资源共享行动,注重“网络资源、设施资源、名师资源”的辐射引领、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搭建共同体学校常态化线上交流平台,建立名师资源库,推行“红旗名师工作坊”团队研修常态化模式,扩大名师资源覆盖面。新招聘的成员校教师都安排名师“一对一”指导,或在总校任教一段时间后再派往成员校执行教学任务。对于区域内位置较近的成员校,集团定期组织联合教研、共同备课,整合骨干力量,切实提升教学科研水平。通过下校听评课、集体备课、专家示范课、学科教研活动指导、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帮助成员校教师迅速提高教研水平。
特色课程,精耕细作铸品牌。集团总校佳木斯市第一小学的品牌课程,如冰球、非遗剪纸、智慧魔方、3D打印等,在成员校得到迅速推广,依托总校的实践资源,成员校可以选择性地将总校特色课程纳入自身课程体系当中,并结合校区优势精细耕作,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课程。例如,集团“和美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道德、语言、数学、科技、健康、艺术为基础学科,以“中国风”“节气与劳动”“脚步丈量山河”等为探索研究主题的系统化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深入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贯彻学科融合改进意见,运用整合、拓展、创生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交往素养、学习素养、数字素养等核心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特色发展,强化禀赋寻突围。集团化办学鼓励成员校突出自身特色,总校通过精准指导、重点帮扶,帮助成员校发掘自身特色,从而真正实现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成员校聚焦特色发展,尊重现实差异,开辟多元化、多模式、多样态特色发展之路。红旗教育集团江南校区依托地域特点,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从一所农村薄弱校成长为佳木斯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先行示范校,学校从5年前只有20多名学生发展到如今拥有在校生552名;红旗教育集团佳木斯市第二小学开启“卓越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以科研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整合科研资源,带动学校迅速发展,在校生由不足300名发展到1122名。
集团一盘棋,校校有特色。集团还鼓励各成员学校开发空间,让地面、墙面长出智慧,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处都有孩子参与的痕迹,让每一个活动室都好用、都多用。古诗门、科技墙等设施让走廊变课堂、让楼梯变成校史馆……学生每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润物无声的教育无处不在。
特色共享,协同带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合作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优势之一。集团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联合教研、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等方式,促进各成员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与共享,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共享“和美”教学理念。“和美”教学的核心在于和谐的课堂。“和谐课堂”是指教学双方与教学要素相互之间协调、融洽的课堂。“和谐课堂”的价值追求,就是营造和谐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共享“和美”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八个多一点,八个少一点”的师生行为准则,鼓励每一个家庭都要制定符合自己家庭实际的家风家训,用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形成了“树学风、促家风、带社风”的良性循环。
共享“和美”评价体系。学校设有“和美形象之星”“和美乐学之星”“和美健康之星”“和美才艺之星”“和美劳动之星”,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共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线,突出区域性、应用性、民族性办学特色,用“和美教育”文化融合民族特色,创建“石榴籽+”特色品牌,形成学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新体系。
未来,集团将进一步优化集团化办学机制,落实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理念,踔厉奋发,持续助推区域教育向优质均衡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