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总在长沙考察的第一站,来到了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润寰楼、特立楼、润之广场、弼时路、维汉路……校园内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对应着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人回忆起一段段红色往事。
“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在学院大厅,习总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时说。习总强调,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湖南一师时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
3月22日,中午12点,正值湖南一师东方红校区学生的就餐高峰期,大家步履匆匆。在距学校第一食堂约300米处,很多学生却放慢了脚步,眼睛不时朝右侧的墙看去,有的学生甚至停下脚步,与墙合影“打卡”。
“这是我们学校的‘红墙’,长度约240米,展示了湖南一师校史上4个人才‘井喷’时期的100位知名师生。”湖南一师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欧阳斐介绍。
“这里是学生每天的必经之路,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良场所,要用好!”为此,学校将这面墙打造成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新地标、新阵地。
湖南一师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镇,更是中国的“红色摇篮”,、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优秀中国党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群星璀璨,蔚为大观。学校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曾在一师就读、任教的所题;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曾在一师任教的徐特立所写。
要通过一面墙讲好湖南一师的故事并不容易。展示什么内容,形式是怎样的,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这些学校都要考量。
经过深入调研,数易其稿,学校最终以“数风流人物”为主题,以“先生”与“学生”为主线,通过展示湖南一师校史上的师生人物群像,以凝聚在每位历史名人身上的一师精神、一师气质、一师担当,激励广大师生团结奋进m6米乐官网app登录、开拓创新、再攀高峰,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立德树人、强国复兴的新篇章。
学校不仅有“红墙”,记者绕着校园走了一圈,怀中楼、润寰楼、特立楼、润之广场……校区楼馆、道路等建筑、景观,均采用杰出校友和家的名字命名,学校处处都是红色地标,处处都有红色元素。
“学校的一砖一瓦皆是我们的‘教材’,希望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湖南一师的红色基因注入师生的血脉中。”欧阳斐说。
“学校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营养剂’与‘传家宝’。”湖南一师罗成翼介绍,进入新时代,学校依托独特的校本红色资源优势,探索了一条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校史”铸“红色师魂”的创新之路。
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介绍,学校将参观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列为开学第一课;利用青年铜像、主席冷水浴古井、主席求学第八班教室等红色景点,开展“馆课一体”沉浸式教学;组织学生赴宁乡、益阳等地重走主席游学路等。
“湖南一师的校史就是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湖南一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明说。近年来,学校开发了“与第一师范”等12门校本红色课程,编写了“永远的先生”等100个红色一师故事,制作了《一师魂》等纪实片,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红色资源是中国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是习总关注的问题。2020年9月,上一次到湖南考察,习总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教室,听学生讲述长征故事后说:“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穿越时光的课堂,满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期待。
近年来,教育部从印发《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到联合多部门推出用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不断推动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何为爱国?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我们的爱国有什么特殊性?”近日,湖南一师教育学院教师黄蓝紫在课堂上抛出了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
黄蓝紫讲授的是“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是一门师范生的必修课。“我们是老师的老师,这些学生将来也会成为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更多孩子产生深远影响。把他们培养好,我们的责任重大!”
为上好这堂课,黄蓝紫“费尽心思”,深挖杨昌济、徐特立等教育大家的教育故事和教育理念,将“‘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等总嘱托与课程深度融合……
有学生回到学校,泛着泪花和黄蓝紫分享:“看到那些孩子,就像看到多年前的自己,我相信尽我所能做一名好老师,培养他们报效祖国,就是在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一师校长胡穗说,黄蓝紫不是个例,在学校还有很多这样的“黄蓝紫”,他们都把思政元素像盐一样,一点点融入学生的“营养大餐”中。
当学生学数学坐不住“冷板凳”时,李坤会和他们讲青年在闹市中学习的故事;当学生不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爱国情怀时,李金国会带他们走近湖南一师的先辈们;当学生在园林设计中遇到难题时,蔡晓曦会打造移动的课堂,带他们走遍校园和纪念馆的每个角落……
广育新时代“大先生”,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心中先扎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之“根”,学生心中才可能结出立志报国之“果”。“作为师范类院校,湖南一师一直非常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养成。我们有责任教好学生,培养出更多未来的好教师。”罗成翼说。
为此,湖南一师大力实施建设“思想铸魂”行动、规则立德“固本强基”行动、专项整治“清朗净化”行动、关键群体“教育提升”行动、以案明纪“警钟长鸣”行动、榜样引领“典型赋能”行动等六大行动,引领学校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师德师风,争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正所谓,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出台相关举措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厚植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教师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持续提高。教育系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长为“大先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全国1891.78万名专任教师,托举起2.91亿名在校生的梦想。
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
今年全国,全国代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教师麻小娟呼吁社会各界多关注乡村教师减负和身心健康问题,让更多年轻人在乡村安心从教。
从2015年开始,麻小娟坚持每晚走进学生宿舍,利用睡前半小时时间为孩子们讲故事,用思想的光芒点亮孩子的夜空。
在湖南一师,的故事广为流传。20世纪初,青年在湖南一师求学、任教,度过了8个春秋。在教学楼旁边的一个中式庭院,一口水井静卧在古朴的瓦亭下,青年当年就在这口水井旁坚持洗冷水浴,磨炼意志。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多年来,米乐m6湖南一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敢担当、能奉献的毕业生。党的以来,学校率先提出并探索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模式。10多年来,近两万名学子从湖南一师出发,走向大山深处、米乐m6村村寨寨,躬耕教坛、教书育人。
再过几个月,湖南一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龚佳颖就要走出校园,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了。“作为一名思想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希望自己能发挥思政教师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高中教师,愿以小我之力筑大国之梦。”龚佳颖说。
湖南一师教育学院学生任逸豪是一名公费师范生,他立志毕业后要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学好信息技术对于乡村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将我的所知、所学分享给他们。”
罗成翼表示,学校将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着力于“三个转变”,即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由过去单纯的小学教育教师培养向全学段教育教师培养转变,由传统师范教育教师的培养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教育教师培养转变;形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信息类学科等为支撑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把学校办得更好、更强、更有特色。
湖南一师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他们身上映射着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使命感。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
近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激励青少年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育人格局不断拓展、育人方式更加丰富、育人成效日益显著。